服装的选择直接影响居民的工作效率和生存能力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探险类服装应以提升E(耐力)属性为核心,因为E属性不仅决定居民在废土探险时的生存时长,还会影响升级时的生命值上限。S2E2L1这类复合属性服装适合早期探险使用,但后期应优先选择纯E属性服装,尤其是E+5的装备能显著提升探险效率。生产类服装则需根据不同房间需求匹配,例如核子可乐工厂需要高E属性,而水处理厂和发电站则分别需要P(感知)和S(力量)属性加成的服装。
服装获取途径主要包括探险拾取和卡包抽取两种方式。探险是长期稳定获取装备的来源,随着探索时间延长,获得高品质服装的概率会提升,但需注意控制居民的药品携带量以避免意外死亡。卡包抽取虽然能快速获得稀有装备,但资源消耗较大,不建议过度依赖。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获取,都应优先保留高E属性服装,其他属性的服装在探险过程中会自然积累,无需刻意制造。绿色品质服装在资源有限时性价比最高,因其升级经验需求较低且属性加成与高阶装备相同。
在避难所人口达到100人之前,应集中资源培养探险专用的E属性服装,同时保留少量S、P属性服装用于基础生产。人口超过100后,核子可乐工厂成为核心设施,需批量准备纯E属性服装以满足生产需求。其他属性服装如A(敏捷)、I(智力)等只需通过训练室提升居民基础属性即可,无需专门制造对应服装。武器工坊生产的服装通常性价比不高,建议将制造资源集中在武器上。
后期服装优化需要关注属性上限和实战效果。橙色品质服装虽然属性上限更高,但升级消耗资源巨大,建议仅对核心探险队员的装备进行高阶强化。战斗类服装应优先考虑生命值和攻击力加成,而生产类服装则要确保主属性达到满值。所有服装经验均可100%继承,因此前期强化低阶装备不会造成资源浪费,后期获得更优质装备时可直接作为强化材料使用。定期清理冗余装备是保持衣帽间效率的关键,但需注意保留至少3-4套同类型服装以备轮换使用。
服装搭配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完整的属性覆盖体系。每个主要生产房间应配备2-3套对应属性服装,确保居民轮班时能持续保持高效生产。探险队伍需要配置6-8套顶级E属性服装,并搭配高攻击力武器形成完整作战单元。特殊属性如L(幸运)虽然对全局收益有提升,但不应作为服装选择的首要考量。通过系统化的服装管理,可以有效提升避难所的整体运作效率,为应对各种突发危机提供坚实保障。